在陶瓷生产过程中,辊道窑作为核心设备,其关键部件陶瓷辊棒的表面结垢问题长期困扰行业。结垢会导致坯体划痕、变形,甚至引发停窑事故。那么,是什么原因导致设备出现表面结垢问题的呢?
1.釉料挥发物沉积
(1)坯体釉料在高温(1200℃以上)下挥发,含钾、钠的硅酸盐蒸气在陶瓷辊棒表面冷凝,形成玻璃态结垢层。
(2)实验数据显示,釉料中K?O含量超过4%时,结垢速率提升300%。
2.坯体粉尘污染
坯体打磨产生的微米级粉尘(主要成分为Al?O?、SiO?)在窑炉气流带动下附着辊棒,与挥发物结合形成硬质结垢。
3.辊棒材质缺陷
(1)传统辊棒气孔率过高(>15%),表面粗糙度大,为污染物渗透提供通道;
(2)抗热震性不足导致表面微裂纹,加剧结垢物嵌入。
4.窑炉工况失衡
预热区与烧成区温差波动超过±20℃时,陶瓷辊棒表面易产生冷凝“露点”,加速污染物附着。
有上述可知,陶瓷辊棒在使用过程中出现表面结垢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,我们遇到这一问题时,可以从上述几点着手分析原因,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问题解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