陶瓷辊棒在使用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表面损伤,这不仅影响了生产线的正常运行,还对企业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。我们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问题,就需要先了解是哪些原因导致表面损伤出现的。本文为大家分析了下面几点导致设备表面损伤的具体原因,一起来看一下吧!
1.温度的突然变化:
在陶瓷生产过程中,陶瓷辊棒需要承受高温与负荷的双重作用。如果换棒时温度控制不当,如从高温区突然拿出辊棒或将其插入高温区,都会使辊棒产生热震荡,进而引发热应力,导致辊棒表面出现微裂纹甚至致命裂纹。
2.荷重的持续作用:
辊棒在荷重的持续作用下,也会产生交变应力,特别是在高温情况下,这种交变应力会对辊棒造成致命损害,引起辊棒疲劳,逐渐导致辊棒表面损伤。
3.化学因素:
陶瓷辊棒坯体中的刚玉和莫来石等成分,容易与窑炉内的蒸汽和碱性气体等发生化学反应。这些碱性气体会破坏辊棒的硅铝键,使辊棒坯体的体积增加或晶格扩大,从而引起辊棒坯体中玻璃体的增加和坯体体积的增大。这种化学变化会改变辊棒的膨胀系数,进而引发辊棒表面损伤。
4.操作不当:
在清洗辊棒时,如果使用了硬度过高的刷子或刮刀等清洗工具,就容易导致辊棒表面划伤。此外,如果清洗剂选择不当或清洗方法不正确,也可能对辊棒表面造成损伤。
总之,陶瓷辊棒表面损伤的问题需要引起企业的高度重视。只有加强管理和维护、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和环保意识、优化生产环境等措施多管齐下,才能有效减少辊棒表面损伤的发生,保障生产线的正常运行和企业的经济效益。